图片来源:诺华中国官网
1月20日,有关诺华天价药Zolgensma获中国临床许可的新闻迅速扩散。“1,300万一针,史上最贵药”吸睛无数。
其实,早在1月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信息公开中心就在官网显示,诺华(Novartis)旗下治疗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AAV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OAV101注射液)在中国递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前2021年10月21日,该药物所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根据诺华官网信息,Zolgensma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适用于治疗2岁以下脊髓性肌肉萎缩(SMA)、生存运动神经元1(SMN1)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的儿童患者,该药物可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IV)持续表达SMN蛋白,阻止疾病进展。
Zolgensma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原为AveXis,2018年4月,制药巨头诺华宣布,以87亿美元现金大手笔收购美国基因治疗公司AveXis,一举将Zolgensma纳入麾下。
2019年5月,Zolgensma获得FDA批准上市,是当时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的基因疗法,就是基于AAV载体的基因疗法药物。它的批准加速了AAV技术的发展。
由于Zolgensma是全球首个SMA一次性基因疗法,定价212.5万美元,被称为“史上最贵药物”。
据诺华的财报,2020年Zolgensma的销售额达9.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34亿美元,同比增长69%,按此增幅,预计Zolgensma将迈入“10亿美元俱乐部”。
2020年11月,Nature Biotechnology(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子刊)杂志官网发现,11月16日发布的一项针对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的研究,发现了可能会增加肝癌风险的基因组变化。
该研究结果再一次引发关于基因疗法的争议。基因疗法是业界最炙手可热的创新治疗平台之一,目前,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试验最流行的递送方法。其中,AAV基因治疗载体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多项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
Zolgensma上市后,也非一帆风顺。Zolgensma获批上市仅两个月后,即2019年7月,美国FDA指控诺华操纵支持其最初申请的临床前数据。随后,诺华发布声明称,其对Zolgensma的“安全性,质量和功效完全有信心”。
根据美国FDA信息显示,最终,美国FDA并未对诺华进行制裁,也未收回Zolgensma的上市资格,但这一争议导致诺华公司解雇了团队内部的5名顶级科学家。美国多家保险公司拒绝按照该药物适应症覆盖范围,为2岁及以下的SMA患者提供相关的保险服务,转而将年龄覆盖范围限定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
但Zolgensma临床获批,还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如果最终上市,将惠及患者。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使人衰弱的肌肉萎缩、无力。SMA患儿主要发病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头部控制不良、“蛙腿”样姿势、呼吸困难、发育迟缓、脊柱侧凸或关节挛缩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运动功能逐渐减退。
SMA是导致两岁以下婴儿死亡的首要遗传病因素,严重影响患者及看护者生活质量,且此前患者一直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
据IQVIA(艾昆纬)发布的罕见病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尚有对应治疗14种罕见病的16款已在我国上市的药物,还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就包括5款年花费超百万的特效药,SMA治疗药物位列其中。
目前全球已获批3款SMA疗法,都已经在国内获批。它们是Zolgensma、括渤健的Spinraza以及罗氏的Evrysdi。
Spinraza(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2019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5q脊髓性肌萎缩症(约占所有SMA病例的95%),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治疗SMA的药物。
此前Spinraza在国内定价接近70万一支,每年需反复注射且属于完全自费药物。
近十年我国地方层面对罕见病医疗保障的探索模式,不论是大病保险、专项基金还是商业补充保险,鲜有把SMA患者用药列入罕见病用药保障之中。不过这种情况正逐渐改变。
去年12月,在中国罕见病大会上,有消息透露,国内共有60余种罕见病用药获批上市,其中已有40余种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涉及25种疾病,包括渐冻症、血友病等。
根据病痛挑战基金会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日,基于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在我国明确注册的罕见病适应症药品有87种,涉及46种罕见病;截至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之后,有28种罕见病的58种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
2021年,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纳入了更多的罕见病用药,共有7个罕见病药品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达65%。
目前,罕见病的药物研发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全球多中心临床三期药物试验在中国落地,更多的药物用于罕见病治疗。
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